石寶山歌會是大理州劍川縣一項流傳久遠、規模盛大的民族傳統節慶活動,于每年農歷七月二十七至八月初一,在全國風景名勝區劍川石寶山舉行。活動期間,劍川、洱源、麗江、大理、蘭坪等地的白族群眾,紛至沓來,聚集于此,彈弦對調,以歌覓偶;到各寺廟燒香拜佛,參加“阿吒力”佛教法事和朝拜白族地區的中央本主及“阿央白”(石雕女陰)等民俗活動。2008年6月,石寶山歌會被國務院公布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
劍川素有“木雕之鄉”之稱,劍川木雕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具有濃郁的地方民族特色,木雕藝術蜚聲海內外,雕技不凡。正如一首白族民歌所唱“雕得金龍騰空舞,鏤出金雞報五更,刻成百鳥枝頭唱,雕花引蜜蜂。”2011年6月,劍川木雕被國務院公布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第二批擴展項目)。根據史料記載和專家考證,唐代時,劍川木匠就承擔了南詔五華樓木雕構件的制作;宋代,曾有劍川木雕藝人進京獻藝,轟...
劍川白曲主要流行于劍川、洱源及與劍川接壤的怒江州蘭坪縣通甸、金頂和麗江的九河等地,是一種極具特色的白族傳統音樂藝術形式。2014年11月,劍川白曲被國務院公布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白曲《鴻雁帶書》手抄本相傳很久以前,從天堂飄下的歌本落在了“白曲之鄉”劍川,于是劍川被人們稱為“天樂飄落的地方”。據史料記載,劍川白曲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以曲調美、質量高、品種全、流傳廣...
劍川梅園白族石雕技藝精湛、歷史悠久。2006年6月,劍川縣被云南省公布命名為金華鎮梅園村白族石雕之鄉,同年5月,劍川梅園白族石雕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列入云南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距今一千多年的石寶山石窟,就是劍川梅園石雕的代表作。石雕造型生動精美,線條細膩大方,形象栩栩如生。如《南詔王議政圖》,在兩平方米左右的畫面上就雕了16個各具形態的人物,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