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川白族古樂 二維碼
18
發表時間:2024-08-18 16:57 劍川白族古樂內容豐富,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遠在唐代,南詔就向唐王朝敬獻南詔“奉圣樂舞”,白族樂舞成為國內宮廷樂舞重要組成部分。與此同時,白族古樂也吸收了不少中原古曲牌,如今白族古樂中的菩薩蠻、清平樂、江南好、小開門、南清宮等。 白族古樂大致分為四個部分: (1)佛腔:香贊、五供養、皈命禮、大三寶、小三寶、金鹿鎖(俗稱:卦腔)、靜室獨居、五聲圣號、極樂世界、眾等皈依、華藏世界、婆娑世界、月夜、三獻禮等。 (2)道腔:三供養、三柱香、三請圣號、吉佛迎祥、玉書金簡、戰地弛驅、朝罷歸來、代謝、拜表、萬靈等。 (3)洞經:成和、寧和、安和、景和、宣和、祥和、禮請、七曲詞、贊花詞、鮮花、平圃(俗稱萍譜)、原始、懶畫眉、迭落錢(俗稱:疊落泉)、萬卷書、普光等。 (4)民間小調:義督古詞(九冬釅茶)、過山調、蜜蜂過江、耍龍調、鹿鶴同春、栽秧調、放羊調等。其中部分來源于中原的曲牌。不少曲牌中原已無存,但在劍川仍然保留。 《唐五代詞·敦煌曲子詞》中“五更曲”其結構、句式與今“劍川白曲”一脈相承,有相當高的研究價值,唐王朝曾贈南詔“龜茲樂部”,其中許多曲目仍在劍川地區流傳。數千年來,白族古樂維系著漢、白兩族民族的和睦與團結,成為民族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佛、道兩教傳入白族地區后,偈頌佛經、道經的佛樂、道樂融入白族音樂,成為白族古樂的一部分。元、明兩代,科舉制度在白族地區逐步實行,儒家音樂隨之進入白族地區,今存康熙《劍川州志》即完整記錄了祭孔所用“大成樂舞”。清康熙以后,各地“洞經會”興起,以儒生為核心的“洞經音樂”成為白族地區廣泛流傳的一種演奏形式。 白族古樂內容豐富多彩,其中:現存白族民間傳統曲牌,如:大擺隊伍、清水流(俗稱水牛打架)、哭皇天(俗稱啞子哭娘)、小桃紅、寄生草、浪淘沙、山茶花、喜今年、扮裝臺、金雞弄五更、百鳥朝鳳、拜堂調、迎賓曲、下菜調、一杯酒等,在各地的婚喪禮儀、祭祀活動中廣為流傳,成為民俗活動的主要音樂部分。 白族古樂中最有價值的為“阿吒力”佛腔音樂。如同其他腔調中的曲牌一樣,以“阿吒力”佛腔為代表的白族古樂中有大量中原佛腔傳入,但在國內已經失傳,在劍川得到保留,這些佛腔尤為珍貴。在長期的流傳過程中。白族民間音樂成分,具有鮮明的地方民族特色,它是深入研究白族古代音樂等民間藝術的珍貴資料,也是國內外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其演示較為成熟.已形成程式化的定勢,音樂成套,安排行序,堪稱少數民族文化奇葩,現仍流行的《散花》、《散燈》、《劍舞》等“阿吒力”佛教樂舞融音樂、舞蹈為一體,動作套路多姿多彩,有程式化的表演形式,技巧較高,價值燭特,已收入《中國舞蹈集成·云南卷》出版。 |
更多推薦 在大理、麗江、香格里拉三大旅游區的交界處有一個小鎮,名字叫做沙溪。說是小鎮,當地人更習慣稱它為“壩子”,若是登上周圍的青山,便會看到當地村戶民居猶如散落的寶石鑲嵌在壩子邊緣,頗有一番《桃花源記》中“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的意味。二十年前,在小鎮的古建筑面臨破敗凋敝之際,一位瑞士學者的意外到來守住了這一方茶馬遺地。作為“茶馬古道上最后一個古集市”,這里古樸、寧靜,也被稱為“被世人遺忘的古村落”。沙... 金翅鳥,梵名“迦樓羅”,為護法神,位居天龍八部之列,有大神力,金身寶像。金翅鳥展翅可達三百萬里,巨翼可撥海而分之,捕龍而食。大理舊為澤國多有水災,故尊金翅鳥為護法神,制龍鎮水,保一方平安。金翅鳥鳴聲悲苦,因久食諸龍,身納毒氣,終毒發為火,其火“迦樓羅炎”可使迷誤眾生脫離苦海,死后骨肉消散,身體化為灰燼,唯余一顆純青琉璃心,名如意珠。 沙溪鎮,一個充滿魅力的地方,正以其獨特的“一村一韻”模式,繪就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在這里,北龍村有先鋒書局,華龍村有半山咖啡,石龍村有喜林苑……這些各具特色的網紅打卡點,不斷吸引著游客前來,為村莊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圖??片:大理文旅沙溪先鋒書局近年來,沙溪鎮堅持“一鎮帶七村”的發展思路,積極挖掘和盤活農村資源,探索發展特色產業,努力將古鎮周邊的村落融入全域旅游發展的大局之中。通過推動鄉... 劍川木雕藝術小鎮,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劍川縣東南部,是一個集木雕歷史文化、商業會展、木雕拍賣、博物展陳、木雕體驗、休閑度假、康體養生、電子商務、市場交易、加工制造、技藝傳承、文化創意、民俗旅游為一體的高品質木雕藝術旅游小鎮。以下是對小鎮內主要景點的介紹:1. 木雕文化廣場位置:作為劍川木雕藝術小鎮的南大門,是游客進入小鎮后的第一道風景點。特色:廣場由迎賓舞臺、迎賓牌坊、風竹亭、棲楓園、石... |